“快,皮大衣全带走,别的不要!”
在支队长的号令下,抗联战士们加快了搬运速度。他们把仓库里的皮大衣收集起来捆成好几摞,一人背起一摞后快步走出仓库。
“都出来了没有?”支队长环视一圈,见人都出了仓库,立即命令一班长动手。
在一旁等待已久的一班长将一大把干草堆到仓库里,点起一把火后迅速退出来。干草堆的火很快延烧到旁边的棉衣堆上,然后是整座仓库——随着熊熊烈火燃起,天空被映得亮如白昼。
“走!”大家立即向不远处的树林跑去,因为他们已经听到附近传来日语的呼喊声,鬼子发现他们了!
这是1940年深秋的一天。眼看就要入冬,抗联第二支队的战士们却还只有单薄的衣裳可穿,支队长和其他干部们心急如焚。就在这时,侦查员意外发现了一座日军仓库,里面存放着供给日本关东军的保暖衣物。
于是,当晚就出现了这一幕。虽然日本鬼子发现了他们,还开了枪,但战士们还是有惊无险地跑进了树林。这次奇袭,抗联第二支队大获全胜。看着战士们得以穿上暖和的皮大衣,支队长也不禁松了口气。
为何突袭仓库时,支队长说只要皮大衣,别的宁可不要?就是因为东北的冬天不是开玩笑的。
走在东北的野外,穿得哪怕少一点都是会没命的。而日军严密封锁东北百姓与抗联的联系,严禁他们把物资交给抗联,抗联要获取物资就只能从敌人身上下手。
自入侵东北以来,日军就一直受到东北人民的强烈反抗。人们自发组成或加入救国会、大刀会、抗日义勇军、抗联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尽管日军不停对这些敢于反抗的人们进行残酷的“围剿”,但抗日武装依然在东北人民中不断发展。
在日军压迫之下,东北百姓们很难为抗联提供支援。因此,从九一八事变一直到抗日战争结束,东北抗联基本一直处于孤军奋战的状态。在得不到关内的任何援助的情况下,他们只能用自己的力量与侵略者斗争。
白山黑水间浴血奋战
起初东北也有大批其他抗日武装力量,如前文提到的抗日义勇军等。但虽然他们英勇抗战,却还是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大部分失利,或退入关内或被遣散。于是,东北抗联成为我党在东北地区独立领导进行抗日武装斗争的人民军队。
很长一段时间里,因为东北各城市的党组织均遭到严重破坏,东北抗联的信息来源近乎断绝,他们与党中央失去了联系。他们便是在这种情况下独立自主地长期坚持在敌占区进行抗日游击战争的。
抗联的斗争,其艰难程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因为日军“治安肃正”计划的实施,抗联队伍的衣食来源被断绝,连续两三天吃不上饭都是常有的事。
在深山中行军时,抗联战士们吃的都是野菜。但野菜也不顶饱,连着吃三四天,大家都饿得头昏眼花。盐对那时的他们来说都是奢侈品,只能用白水煮野菜。
一些战士吃了后浑身浮肿、走不动路,只能靠战友搀扶。
他们就这样一边打游击,一边躲避日军的围追堵截,日日风餐露宿。在这种环境下,一旦入冬,抗联战士的生存条件会更加恶化,偏偏黑龙江的冬天极为漫长。抗联部队常常冒着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宿营。
有一支著名的歌曲《宿营之歌》,歌词唱道:“火烤前胸暖,风吹背后寒”,这就是东北抗联宿营时的真实写照。战士们白天在没到膝盖的雪地上艰难行进,晚上就地点起篝火取暖。一群人在篝火边围成一圈,前胸靠着火,那烈焰几乎能把皮肤烤焦;
后背则“暴露”在刺骨的寒风之中,冻得僵硬。很多战士的手脚都是在宿营的过程中冻掉的。
拒不完全统计,在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中,有10万多名抗联战士壮烈牺牲,其中包括军以上干部30多人,师以上干部110多人。他们那坚贞不屈、不畏牺牲的精神,令人动容。
而东北百姓在这一过程中,也付出了极大牺牲。
残酷的集团部落
为了将东北的抗日力量逼向绝路、维护自身殖民统治,日军制定了一系列庞大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殖民机构,开始了所谓的“治安肃正”。他们实施“归屯并户”政策,建立“集团部落”,企图以这种方式分离“匪”民。
什么是“集团部落”呢?日军每到一处村子或城镇,就用武力将里面的居民全赶出来,逼他们迁往指定地区。在这些指定地区,东北百姓会受到日伪军的严密监管,和残酷的集中营一般的对待。
日军很清楚东北抗联的力量来自于哪里,那就是广大人民群众与抗日武装的鱼水联系。
所以他们选择了以这种方式摧毁抗日武装的社会基础。在将一个地区的百姓全部迁出后,日军会把这些原本的村庄或城镇完全烧毁,留下一个又一个无人村。
那些东北百姓,被迫离开自己世代居住的家园,被迫迁到完全陌生的区域,这激起了民众的强烈反抗。
但要是会因为遭到反抗就放弃计划,日本鬼子也就不是日本鬼子了。他们对抵抗者或不愿迁离的群众采用了最残忍的手段——“三光”政策。
所谓“三光”,就是烧光、杀光、抢光。1936年6月,日军在哈东五县开始推行归屯并户,准备建立集团部落。
仅在蜜蜂乡这一处就烧毁了当地56座村屯,让三千户民众流离失所。这些民众中的一千户被强制迁进部落,两千户被迫四处流浪。
在蜜蜂乡周边50公里范围内,都是日军制造的“无人区”。
同年冬季,日军在伪三江省汤原县太平川地区再次实行大规模归屯行动。
这里的抗日武装活动较为活跃,所以日军在这里进行的行动也格外猖獗。他们将百姓强行赶出屋子,有反抗者当场杀害;百姓们被赶到村头场院,眼睁睁看着鬼子将自家房屋用大火烧尽,随即被迁入太平川部落。
在整个太平川地区,日军共烧毁民房四千多间。
在一个地区实施屯田并户后,日军还会在这一处反复巡视。如果看到没有归屯的民众,这些鬼子就会将其当场残杀。
在汤原,日军将部分村落并入西二堡后,在夜里派部队“扫荡”周边村屯。他们把70多名村民赶进一所农房里,然后放火;
在西二堡,他们将从各个村落抓来的32名村民全部推进车家大井……
日军摧毁的重点目标,是那些抗日武装活跃的地区。在桦南县这一各抗日武装的重要游击区,仅在1937年至1938年这一年间,日军就烧毁120多座村屯、2.4万间民房;
1.3万群众被日军杀害,或冻饿而死;2100多垧(约合31500亩)耕地被荒废;4800多头牲畜被日军或宰杀、或因玩乐而残杀。
这些文字不单单是数据,更是日军对东北百姓残酷施压的证明。
那些被强制迁入集团部落的民众,同样生活在恐怖之中。
每一处部落均为正方形构筑,外围修建围墙、炮台、铁丝网和壕沟;内部通常居住100户人家,建有警察署、日本守备队和拘留所各一座。
日军对集团部落实施的是残暴的殖民统治,每一个居民都受到日军的严格控制和监视,没有半点人身自由。对居民中所有16至60岁的男子,日伪都对其进行指纹登记;
部落内所有12岁以上的民众,都会被配发居住证、通行许可证、携带物品许可证、购物证等,走到哪里都随时可能被军警宪特拦下检查,如果没有证件就会被以通“匪”论处;
在集团部落中,三人以上结伴行走和谈话属于“违法行为”;
每到入夜时分,警察和特务都会进行逐家清查,一旦发现“可疑物品”就会当场抓人;夜间不许点灯、插门,连说话都不允许;如果要外出或留宿客人,必须去警察署报告并得到批准;
日寇规定,部落中所有居民要在日出时群集外出劳动,黄昏时分看到日本旗落后立即归宿……
这样的集团部落,日寇在黑龙江地区建立了数千个,其带给百姓的只有无穷无尽的痛苦。
集团部落内只有简陋的住房,卫生条件也得不到保障,疫病在这里很容易蔓延。事实上,大部分新迁入的百姓根本没有住房,每到夜晚他们只能在柴草堆边上露宿,或者自己用干草搭出棚子来,再不然就自己挖出一个“地窖子”钻进去。
即使是有住房的人家,那房子也基本是四面透风,几乎起不到遮风挡雨的效果。百姓长时间忍受风吹雨淋,染病者甚多。
此外,部落内的百姓每天都要负担沉重的劳役,以及各种名目下的苛捐杂税。农民们除了耕作以外,还被强制承担部落之内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
16岁以上的青年则被强制编入警卫班接受军事训练。
而日军每年还要从这些百姓身上收取300吨粮食的杂税,如人头税、保甲费等。
即便面临此等残酷的殖民统治政策,东北人民也没有放弃抵抗,东北抗日武装始终没有被消灭。他们都是值得敬佩的英雄,让我们向他们致敬!
专业实盘配资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