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芯片的艱難崛起之路:14納米芯片量產開始打破壟斷
國產芯片的發展之路從來都是艱難的,從技術到材料,從人力到物力,幾乎是全方位的短板。原本就遭芯片核心技術國家打壓的國產芯片,在拜登上臺簽署《芯片法案》之后更是雪上加霜。如此艱難的情況下,上海企業卻實現了14納米芯片規模量產,這對國人來說無疑是真正振奮人心的消息。
28納米的芯片作為目前市場上*成熟的芯片制作工藝,在任何有能力制造芯片的國家來說都已經稀松平常,很多時候甚至還會出現產能過剩的現象。對于真正的芯片技術來說,10納米及其以下的芯片,這些主要用來制造高 端的智能手機和電子設備,這樣的制造工藝才是目前國產芯片*想得到也*想突破的一個難點。但是這樣高 端的制造工藝只有少數幾個芯片大國能做出來,遺憾的是我們國家并不在其中。
值得高興的是,介于28納米與10納米及其以下的14納米芯片,是目前芯片市場上*主流的產品,我們所看到的絕大多數高 端芯片的主要制程供應都是14納米芯片。14納米雖說不是*高 端的芯片制造工藝,但是在汽車、通訊、智能化設備等絕大多數領域應用時絕 對是綽綽有余的,這對我們的工業發展和物聯網發展來說絕 對是一個值得慶祝的消息。
我們生產芯片所面臨的不僅僅是技術和人員的問題,很多時候就連物料都不一定能全部弄齊,即使像上海這樣包括了中芯國際、中微公司等國內芯片行業佼佼者的城市,在制造發展芯片時仍然也有舉步維艱的時候。
《芯片法案》的實施,對目前國產芯片的現狀來說更是不友好,原本就是短板的領域現在發展變得更加艱難。到目前為止,包括華為在內,已經高達六百多家國內的高科技企業、大學和科研機構遭到了封鎖和打壓,并且數量在持續增加。美國威逼利誘,拉攏其他國家抱團打壓中國芯片市場,大有要將中國芯片逼上絕路之勢,如此群狼環伺之境,中國芯片市場唯有創 新研發積極自救。
高 端芯片的制造不僅僅是一個國家經濟和科技發展的象征,更重要的是,現代國家發展打的都是沒有硝煙的科技戰和經濟戰,繼與美國打響經濟戰之后,高 端芯片制造相關的科技戰或許也將在14納米芯片量產之后打響,畢竟這一舉動明顯是有沖破美國對芯片市場壟斷的意思。14納米僅僅只是一個開始,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也將自主掌握高 端芯片技術,生產出屬于我們自己的高 端芯片。(本文轉自網絡)